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数字技术赋能敦煌文化海外“圈粉”

2025-05-14 12:01:14

  作者:胡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

  敦煌,圈粉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数字重要节点,以莫高窟为核心的技术艺术瑰宝,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敦煌交融与碰撞。进入数字时代,文化敦煌文化以创新姿态迈向国际舞台,海外通过艺术展览、圈粉数字科技、数字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技术持续绽放异彩。敦煌如今,文化数字技术已然成为敦煌文化全球传播的海外核心驱动力,尤其在艺术展、圈粉虚拟体验和在线平台的数字应用中,显著提升了其国际影响力,技术不断海外“圈粉”。

  从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到今日数字技术的广泛赋能,敦煌始终焕发新生。2024年,“数字敦煌”资源库访问量突破2300万次,覆盖全球78个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其为“人类共同遗产保护的典范”。数字技术的兴起,为敦煌文化跨越时空藩篱开辟了新路径,使其成为新时代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让千年文明“触手可及”

  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文化保护与传播,为敦煌文化的全球推广注入强劲动力,构建起从保存到体验再到传播的全链条赋能体系,让千年文明“触手可及”。莫高窟壁画与彩塑历经千年风霜,面临风化侵蚀,高分辨率扫描与三维建模技术使“数字敦煌”项目得以永久存档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与6500余份藏经洞文献。2024年8月上线的“敦煌学研究文献库”则依托大数据与云计算,整合全球研究成果,提供多语言检索与即时调用功能,为学者搭建高效学术桥梁,推动敦煌学走向国际化。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让敦煌文化触手可及。2023年“云游莫高窟”项目运用VR技术,用户戴上头显即可360度漫游洞窟,近距离感受九色鹿、飞天神女的灵动细节。2024年9月,“敦煌文化周”在哈佛大学推出AR体验,观众扫描展品即可见证壁画“复活”,如反弹琵琶舞姿的动态演绎,栩栩如生。2024年8月“敦煌文化环球连线——走进中华文明(美国、巴哈马专场)”首次实现全球直播,使用5G技术以实时渲染与低延迟传输,用户可在线切换视角,沉浸式体验数字博物馆,吸引数万海外观众观看,拉近了文化与受众的距离。

  数字技术的“敦煌再现”也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同行及观众的高度评价。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主任尤金·王在“敦煌文化周”后表示:“AR与VR技术将敦煌壁画从静态变为动态,这种沉浸式体验是传统展览无法企及的,为学术研究与公众教育开辟了新维度。”美国观众詹姆斯·霍尔体验“云游莫高窟”后评论:“我从未去过中国,但通过VR仿佛置身莫高窟,细节之精美令人震撼,这是技术赋予文化的奇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弗朗西斯科·班德林则称赞:“‘数字敦煌’的开放共享与技术创新为全球遗产保护树立了标杆,其多光谱成像与三维建模的应用值得国际同行学习。”这些反馈表明,数字技术不仅增强了敦煌文化的传播力,也赢得了国际学术界与公众的广泛认可。

  与世界交融共鸣

  敦煌文化的全球传播不仅是技术驱动,更是以多元形式讲述文化传播故事的综合实践。2025年2月,“飞越天空”敦煌艺术展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开幕,展览通过高保真壁画复制、数字沉浸节目等,让戴上虚拟现实设备的新西兰观众,仿若穿越千年,亲身触摸丝路文明。2024年9月,“敦煌文化周”走进哈佛大学,通过数字展览、学术讲座与艺术工作坊,为美国公众带来多维体验;此前,“丝路遗韵:敦煌艺术展”在法国卢浮宫与英国大都会博物馆巡展,借助多媒体装置再现丝路盛景,赢得了国际赞誉。这些展览以艺术与科技融合增强感染力,向世界传递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

  跨国合作进一步深化其全球影响,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敦煌成为文化交流的枢纽。2024年8月,“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以“助推‘丝路文化’交流,筑梦‘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汇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斯里兰卡、柬埔寨等国专家。论坛期间,敦煌研究院与乌兹别克斯坦文物考古研究所签署协议,利用多光谱成像与三维建模技术,联合修复撒马尔罕古城壁画,提升其抗风化能力,计划2025年完成首批试点;与吉尔吉斯斯坦启动“中亚石窟数字化保护项目”,针对当地佛教遗迹开展数字存档,2024年底前完成10个遗址的激光扫描与建模,构建开放数据库;与斯里兰卡合作的“佛教艺术比较研究”项目,则通过数字化对比敦煌壁画与康提地区石窟艺术,挖掘丝路文化共性,已产出初步研究报告。同月,“阿富汗考古与文物保护高级人才研修班”开班,70余名阿富汗专家来华学习莫高窟壁画修复与环境监测技术,学员穆罕默德·纳赛尔表示:“敦煌的数字化存档与修复经验,为巴米扬大佛保护提供了可行方案。”这些项目通过技术输出与人才培养,将敦煌智慧融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遗产保护实践,深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互动,凸显敦煌在丝路文化复兴中的桥梁作用。

  展望未来,数字技术将持续为敦煌文化全球传播拓展空间。人工智能可通过语音识别与个性化推荐优化导览体验;区块链技术保障数字文物版权,防范盗用风险;5G技术提升在线沉浸体验的流畅性。数字技术以创新之姿,跨越时空诉说丝路传奇,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生命力。从虚拟洞窟的沉浸体验,到国际展览的震撼呈现,敦煌以多元形式与世界交融共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敦煌文化不仅是启迪公众的珍贵资源,更是人类共享的文明财富。数字技术作为其全球传播之钥,开启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20日 14版)

  • 综合 | 中心 | 文化 |
  • Add: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Tel:020-123456789

    | Copyright © 华新国际建筑有限公司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新春走基层|标准让果农生活更甜蜜  “和东坡·交个朋友”宴集发布,将前往美法日等国推介东坡美食  老外不远万里来“取经” 《黑神话:悟空》制作人谈出圈密码  网络中国节·清明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安徽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抵制传销 福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校园公益宣传活动  “三体”沉浸式体验落户多地,科幻在线下走进现实  宫粉紫荆与樱花共绘春日画卷,广州海珠湿地2025花朝节启幕  “大托管”绘出农业丰收景  老外不远万里来“取经” 《黑神话:悟空》制作人谈出圈密码  婚介公司为女子介绍已婚男士 法院判决退还2万余元服务费  “大托管”绘出农业丰收景  吴霜绘画作品展亮相关山月美术馆  天坛 除了祭天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安徽有23地上榜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超亿元村  价格虚高 免费变收费 清单明示不全 阿芙精油盲盒套路深  “百村记录计划”展现乡村振兴历程  制造虚假访问量  深圳智硕云科技公司被罚300万  聚焦茶叶过度包装|山东泰安:选茶用茶重品质 过度包装之风不可长  “金石榴”短片盛典:首倡以AIGC技术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传播  梁保华:30年不忘初心的基层消费维权“活雷锋”  有得花、有得耍、有得吃,“三月三”展新颜!多彩民俗焕发澎湃活力  “竹”载黄河文明的密码  让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安徽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见闻  婚介公司为女子介绍已婚男士 法院判决退还2万余元服务费  Piacontact中途改规则 美瞳不那么“美”  “精彩冬奥”中国结亮相天安门广场  安徽有23地上榜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超亿元村  打传警示录 | 谨防传销披上环保外衣骗人  让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安徽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见闻  水上运动与民族风情相融合 这项赛事将在乌江水域上演  “大托管”绘出农业丰收景  非法客运被罚款20万元 上海交通、公安两部门约谈“货拉拉”  宫粉紫荆与樱花共绘春日画卷,广州海珠湿地2025花朝节启幕  “和东坡·交个朋友”宴集发布,将前往美法日等国推介东坡美食  有得花、有得耍、有得吃,“三月三”展新颜!多彩民俗焕发澎湃活力  有得花、有得耍、有得吃,“三月三”展新颜!多彩民俗焕发澎湃活力  什么触动了中国人的“文化DNA”  宫粉紫荆与樱花共绘春日画卷,广州海珠湿地2025花朝节启幕  上海市场主体突破318万户  婚介公司为女子介绍已婚男士 法院判决退还2万余元服务费  聚焦整治过度包装与天价月饼  “1000万消费保障”无从查证 微拍堂涉嫌虚假承诺  “竹”载黄河文明的密码  聚焦整治过度包装与天价月饼  价格虚高 免费变收费 清单明示不全 阿芙精油盲盒套路深  怎样判断是不是文物?哪些文物不允许携带出境?一文Get  上网功能关闭依然产生流量 消费者质疑中国移动乱扣费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消费舆情监测报告 出行体验、观影服务成吐槽热点  有得花、有得耍、有得吃,“三月三”展新颜!多彩民俗焕发澎湃活力